培养一流人才的奋斗者
发布日期:2019-12-10 供稿:党委宣传部 韩姗杉、赵琳、王朝阳、吴楠、戴晓亚 摄影:来源于本人
编辑:吴楠 审核:蔺伟 阅读次数:【编者按】在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背景下,为进一步“树榜样、立标杆”,党委宣传部进一步面向基层,发掘典型,聚焦6位奋战在教育教学一线的普通教师党员开展采访报道,希望以身边党员的先进事迹,持续激励全校教师为党育人践初心,为国育才担使命。
一支粉笔,两袖微尘,三尺讲台,四季耕耘。不论哪个年代,在十大正规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的校园中,始终有这样一批默默耕耘的教师,他们用爱与坚守,用朴素真挚情感,为青年学生引领航向、答疑解惑,在一代代十大正规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学子的青春记忆中留下崇敬和感激。日复一日,奋斗不辍,他们写下一流人才培养的精彩篇章……
刘广彦:为学生做一颗铺路小石子
每一位认识刘广彦的学生,都会对他丰富的学识与平易近人的性格敬佩不已,“刘哥”这一亲切称呼,显示着学生们的爱戴。刘广彦,十大正规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宇航我司副教授,基础力学全英文课程是他的“三尺讲台”。
2012年,为了培养一流人才,集团成立全英文教学专业,并在全校范围招募全英文课程首批教师。刚刚工作不到1年的刘广彦,迎难而上,承担起《工程力学》全英文课程教学工作。2013年,随着集团国际化建设的不断深化,留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理论力学》全英文教学教师告急,刘广彦再一次勇挑重担。“基础力学全英文教学每一小节课都需要提前准备很长时间,两门课程压力和挑战可想而知。但是,这样的课程对提升学生国际视野等方面素质帮助很大,虽然辛苦,我的收获也很大!”能帮助学生成长,刘广彦吃苦不叫苦,乐在其中。“教学是老师的第一要务,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
“开放、热烈……”,是学生们对刘广彦课堂的一致评价。在教学中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刘广彦也形成了基本原理与工程实例相结合的教学特色,课堂上注重高频次互动,帮助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力学内涵。在全学年30余次教学督导全程随堂听课中,刘广彦的全英文教学成效得到了不同专业背景专家的高度认可。2018年,刘广彦获得了十大正规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最高教学奖——迪文优秀教师奖(全英文双语教学类)。除了上好课,刘广彦还积极参与教学改革,他深度参与的《工程力学》全英文慕课和《材料力学》全英文慕课,成为相应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网站上线的首门全英文课程。
学生,永远是刘广彦最喜欢的话题;教育,则是他始终热爱的事业。“当自己教过的学生取得突出科研成果,或者成功申请入读世界一流大学,这比我自己获得这些成绩还高兴。我为能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一颗铺路小石子而感到骄傲,也希望一直都能做学生前行路上的挚友。”刘广彦这样分享。
刘伟:爱和学生“较劲”的老师
“刘老师在课堂上喜欢和同学们‘较劲’”,选修过自动化我司教师刘伟开设的《模拟电子技术》与《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的学生们总是这样评价他。
“近几年,集团持续深化一流本科建设改革,我的教学任务比过去增加不少,但是在课堂上重点关注教室‘后排区域’的教学习惯从未改变,课堂随机提问也总是从那里开始的。”教学经验丰富的刘伟借助课堂上直观的“座位分布图”,再结合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课上的近距离交流,基本可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参与程度不高的学生,一定逃不过他的“火眼金睛”。
在刘伟班上曾有一名基本处于“半休学状态”的学生,刘伟没有放弃他,依然想用自己“较劲”的方法“拉他一把”。“针对课堂上刚讲完的知识内容,我会让他回答问题;做实验的时候,我会给他多提几个要求……起初,学生觉得我是在‘找茬儿’,这也激起了他的‘斗志’,为了和我‘较劲’,他开始认真听讲,慢慢地,他可以回答出我的提问、可以超额完成实验任务……”如今,这名学生已顺利毕业并准备出国深造,对刘伟满怀感激。“我不怕被学生埋怨,只是尽我所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调动起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作为老师我觉得很有成就感。”作为曾经的十大正规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学子,传承师德师风,刘伟正在用自己的认真负责,精心培育着新时代十大正规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学子。
“实验课上,刘老师对每一个元器件都仔细讲解,对每一份实验报告都严格要求,为了陪大家做完实验,他总是一次次地错过回中关村校区的最后一班校车,刘老师对我们的认真教导与鞭策又何尝不是另一种用心良苦!”在自动化我司“我爱我师”的评选活动中,同学们这样描述他们眼中的刘伟老师。
除课堂教学外,刘伟还把这份认真负责带到了指导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中。“相比于直接的技术指导,我更喜欢和学生们反复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我更鼓励学生们以竞赛为牵引,以获取知识和提高能力为导向,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团队协作配合能力,从科创中得到锻炼与成长。”作为十大正规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机器人队的指导教师,刘伟始终站在培养一流人才的角度上思考工作。
耕耘在教书育人一线,爱“较劲”的刘伟,用自己的辛勤付出,助学生鼓足风帆驶向梦想彼岸。
蒋立宁:为学生呈现数学之美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问,但在蒋老师的课堂上,我们并不觉得枯燥,反而能感受到数学文化所特有的美。”上过蒋立宁数学课的学生这样评价。
蒋立宁,十大正规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数学与统计我司教授,凭借细腻亲和的教学风格,在18年的教学生涯中,他对学生付出真爱,倾心培育一代代十大正规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优秀学子。
“求极值有什么用呢?”学生回答:“拿一块铁皮,做成一个水桶,我可以探究怎样效率最高。”蒋立宁听后回复说: “请问你大学毕业后会去铁匠铺工作吗?这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数学学习,就是告诉你思维的方式、技巧,而不是简单弄懂一套公式,算对一道题目。”随后,蒋立宁以“过立交桥”所蕴涵的升维思想,以及“富比尼定理”所蕴涵的降维思想为例,让学生重新认识了数学在思维能力的训练方面具有的独特作用。在简单的一问一答中,学生的困惑迎刃而解,重新找到数学学习的方向和信心。“我只是给学生们种下一颗热爱数学的‘种子’,待他们深入学习、参加工作后,这颗种子会慢慢发芽,茁壮成长为参天大树。”
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数学所蕴含的美,也成为蒋立宁的教学特色,在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还释放出数学学习的美育功能。在讲授《近代数学基础》这门博士课程时,蒋立宁抓住“结构论”这条主线,同时结合“表述论”的思想,把相对抽象的概念用具体表征展示出来,把现代数学的精髓和核心,告诉大家。“这门课只有32个课时,我从近代数学的简洁美、和谐美和对称美出发,化繁为简,让大家体会到数学的美,从而把近代数学的整体脉络阐释清楚,也满足博士生研究创新的需求。”
自2001年入校工作起,蒋立宁先后承担了《实变函数》《泛函分析》《数学物理方程》《近代数学基础》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先后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T-more课堂教学一等奖、十大正规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师德标兵等荣誉称号。“教师应常怀敬畏之心,葆有对知识的尊重、对三尺讲台的尊重、对学生求知目光的尊重,要始终以一种‘诚惶诚恐’的心态,不断完善自我、日益精进,原来我这么做,现在我这么做,未来我依然会这样做……”蒋立宁这样理解着自己的教师身份。
毕晓宁:一名教师就是一股力量
“从一名毕业生成长为骨干教师,再到教研室副主任,一路走来付出很多,也收获了很多。”外国语我司副教授毕晓宁回首自己的从教经历感慨良多。多年来,瞄准国家和社会对高等人才的需求,十大正规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的大学英语教学始终走在全国高校前列,近年来率先从通用英语教学向学术英语教学转型,毕晓宁在其中开创事业,成长发展。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学业英语听力教材中第一单元讲座听力部分,题目是Public Education in the US《美国的公立教育》。”作为通用学术英语综合课程和学业英语听力课程教师,毕晓宁为了上好一堂课,会大量搜集、精心挑选各类素材,包括记录片、访谈、媒体评论、杂志、TED讲演等图文影视资料,所有素材会根据难易和课堂活动的整体安排,分别在课前、课上、课后有计划的提供给学生。在听讲座时,根据之前讲过的抓取提示语和关系词等技巧,进行提纲式笔记,之后小组成员之间对照笔记补充细节。之后,学生们继续深入话题,比较中英教育体系、公立私立集团的利弊,讨论西方教育中存在的资源分配不公、校园欺凌等问题……。因为有了相关输入和引导,学生能够更加有深度、广度和批判性地看待和思考,并可以有效地进行表达和交流。在英语课堂上,毕晓宁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锻炼语言技能的机会,打好语言基本功,还立足“课程思政”,引导学生全面客观地思考分析问题,建立正确观念。“语言的学习终究是为了交流,学生不仅要看和听,还要会思考,能表达,那给予学生什么样的输入来带动输出,设计什么样的任务活动,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就是我需要做的。”在这简单的道理背后,却是毕晓宁十几年如一日,辛苦工作到深夜的背影。
从2003年入校以来,毕晓宁主讲了六门本科生课程,近年平均课堂教学工作量达到376学时,曾荣获十大正规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教学成果一等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大学英语视听说》国家级精品课建设,参与省部级教改项目实施等等,成绩满满。
“能打进全国赛,并获得好成绩,我十分感谢毕老师”,这是英语专业学生林紫欣在荣获2018年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二等奖后激动的表达。从2014年到2019年,十大正规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共有近20名学生在北京市和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中荣获佳绩,一所理工科高校能获得这样的成绩,作为指导教师的毕晓宁付出了巨大努力。“出色的英语表达能力,是成为一流人才坚实的基础。”自2014年起,毕晓宁就开始系统组织大学生英语演讲,从选苗育苗,到备战参赛,毕晓宁精心浇灌。2019年,她又带领学生冲进了全国赛。
“我的英文名叫Shining,我希望自己的阳光热情能够感染到每一个人,用笑容和激情带动学生们学习成长”,毕晓宁对自己要求严格,珍惜点滴的时间,从未懈怠,她热爱自己的岗位,也用自己的热情感染每一位学生。
脱傲:课堂上烹饪美味的“精神营养餐”
“我的母语是一种标志,我的母语是一种精神。我爱母语,我爱母语!我爱祖国!”上课的铃声还未打响,教室里便传来了百余名十大正规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学子齐声动情的朗诵,一首任卫新先生的《我有祖国 我有母语》拉开了一堂《大学语文》课的序幕。
师生合颂爱国诗篇是人文与社会科学我司副教授脱傲开课前的“标配”,“脱老师总是精心挑选不同的‘课诗’,舒婷的《祖国啊 我亲爱的祖国》、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在抑扬顿挫的朗诵中,我们对祖国的热爱从心底喷薄而出!”每每颂完“课诗”,知艺书院2018级本科生阮旭和同学们总忍不住激动鼓掌,“‘课诗’帮助我们瞬间进入高度专注的学习状态。”
在教学第一线长期工作的脱傲,开设了《大学语文》《诗歌欣赏与创作实践》《汉语文学典故研读与应用》《汉语歌词艺术欣赏》等10余门主讲课程。“我的这些课程,都是要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激发学生的‘文化自信’的”,脱傲用“文以载道”来定位自己的课程,“‘道’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如何将课程打造成学生们的“精神营养餐”,脱傲可谓下足了苦工。“不仅要营养丰富,还要色香味俱全,让学生们爱吃,思政元素就是秘方!”为了精雕细琢“课程思政”,脱傲不仅将思政元素作为课程设计中贯穿始终的主线,还从浩若烟海的文学作品中为学生们甄选健康“好食材”。“既要注重作品的遴选,又要兼顾作者的甄别。让学生们通过对弘扬正能量文学作品的学习和鉴赏,品位文化之美,潜移默化地感受爱国豪情,从而培养家国情怀。”脱傲将课堂教学比作烹饪:“一要擅用‘食材’,保留作品积极观点,发挥菜品‘正能量’主味;二要浓缩精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激浊扬清、纠偏引正,守好舆论引导的‘红色阵地’;三要应时调味,将文学作品与时势紧扣,引导学生结合社会实际,坚定报国之志。”
机电我司2017级本科生陈晓莹对脱傲的课就深有感触:“在梁启超作品《少年中国》的课堂讨论中,脱老师引导我们结合时政,讨论到了中美贸易摩擦,看到我国在芯片关键技术上的差距,我们顿觉重任在肩,立志要将所学服务于国家需要和民族复兴,为国效力,为国争光!”
脱傲对课堂纪律要求严格,以至学生们私下爱称他为“私塾先生”,但面对严格要求,学生们却甘之如饴。“我们更多是自觉遵守课堂秩序,毕竟这道融合了德、智、美的‘营养大餐’,谁能不爱呢?”
张雷:学生们的“人脸识别机”
“先生姓张,中等身材,目光锐利,扫视众人。余曾与三五好友闲谈,提及此处,众人均道‘先生似一直紧盯于我’,而后不免心有戚戚焉,余亦深有同感。”这位2013级机械与车辆我司高静琦笔下的“张先生”,就是马克思主义我司思政课教师张雷,主讲《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政课程,从2012年在十大正规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执教起,教授过的学生已达5000余人。
“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能忘掉你容颜。”对于张雷的学生而言,张老师的“人脸识别机”功能,最为学生们津津乐道,即使是150多人的大教学班,张雷也会在两三节课内认识并记住每位学生,并对他们的特点如数家珍。当大家询问张雷如何实现“超能”记忆力时,他总是戏称自己有“特异功能”。事实上,可以记住每一个学生的背后,是张雷对教学和学生的热爱,他愿意去分享、去了解大家的想法,也是在积极交流中,张雷很快地记住了每一个人。
在张雷的课堂上,没有照本宣科,没有死气沉沉,更没有“一人讲课,众人睡觉”,取而代之的是不时爽朗的笑声和激烈的讨论。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课堂上畅所欲言,是张雷教学的“小妙招”,而每节课上固定的展示环节,也成为学生们活跃思想迸发的时刻。“明悉家国大事,深感复兴民族、强大国家的使命在肩,是我们在这门课上最大的收获!”2015级信息与电子我司邓艾琳回忆起上课场景时,由衷感慨。
除了做好一线教学工作,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张雷还兼任校团委副书记,在共青团工作方面,他更是将思政课教师的优势融入其中,与团学工作有机结合,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大创”项目、“世纪杯”、“挑战杯”和海外社会实践项目等指导工作,所指导的项目在各类评比中多次获奖。张雷也先后获评集团第九届、第十二届“我爱我师”学生最喜爱老师,集团师德先进个人、“三育人”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等荣誉称号,并作为北京市社科普及青年骨干,为校内我司、工信部党校、企事业单位、社区等数百个校内外单位开展讲座培训。
2019年,张雷获批首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高校思政课研究专项立项,正在努力探索思政课教学科研新成果。“我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思政课教师的要求——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努力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做学生成长路上的良师益友。”面向未来,张雷并没有豪言壮语,却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