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正规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

大漠“牧星”20年 终慰书生从戎志


——记十大正规官网(中国)股份有限公司94届校友、总参某卫星地面站主任张宁



【编者按】沧桑砥砺七十五载,薪火传承谱新篇章。2015年集团迎来建校75周年校庆,党委宣传部、校友会办公室特开设【校友风采】栏目,深度宣传介绍我校活跃在各行各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国防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校友;加强校友与母校之间以及校友之间的联系和合作。本期推出1994届校友、总参某卫星地面站主任张宁。                                                                
——党委宣传部、校友会办公室

 
  1994届校友、总参某卫星地面站主任张宁扎根新疆喀什20余年,投身航天信息事业,参与完成神舟一号至五号飞船等28次重大航天器测控任务,带领部队测控“北斗”导航,精准收发海量卫星数据,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1次,为我国卫星测控、载人航天和北斗导航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表彰为“全军优秀指挥军官”。
 
   《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均对他的事迹进行了重点报道。母校为有这样优秀的校友感到自豪,本期编辑对相关报道进行了编辑整理,让我们更深入了解这位扎根边疆20年,守望天疆、勇当北斗导航排头兵的校友的优秀事迹。

 

5次飞船发射测控零差错  “测控第一棒交给张宁”

  卫星发射上天绕地球飞行一周后进入祖国上空,能否第一个跟踪并锁定目标,事关全局成败。这场太空接力赛的第一棒,交到了张宁手里。

  1996年10月20日,张宁铭记终生:用于寻找MH370的高分辨卫星“前身”——资源一号卫星在这天发射升空,当时他是喀什测控站现场指挥员。 那天,他稳步走上指挥席,按照既定方案沉着应对、从容调度。数十分钟后,卫星准时过境,首圈即被捕获,成功实现天地联接。旋即,北京飞控指挥大厅里响起了张宁洪亮的声音:“‘天山’发现目标!”“‘天山’跟踪正常!” 首战告捷,张宁成为该测控站有史以来最年轻的现场指挥员。这一年,张宁23岁,大学毕业刚满两年。
 
  1996年,当张宁来到喀什测控站,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已全面启动,而学计算机软件的张宁,却连“航天测控”等最简单的名词都不懂。张宁5个月一笔一画地“画”下了近万米的航天测控流程图,新婚蜜月一半时间在设备生产厂家度过。
 
  2003年10月15日,在举世瞩目中,我国迎来了首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的发射。谁能将飞船测控“第一棒”接下去?“交给张宁。” 领导们有理由相信他——自担任现场指挥员首战成功后,张宁又带队完成了海洋一号、探测一号、神舟一号到神舟四号等23次卫星测控任务,次次圆满成功。
 
  受领任务后,张宁带领官兵紧紧围绕跟踪捕获、指令发送、数据传输等关键环节,深入分析研究对策,“挖”出跟踪仰角高等10个隐患,有针对性地组织了20余次应急演练。10月15日,任务圆满完成。这一年,张宁30岁。
 
  第二天,当人们还在为发射成功欢欣鼓舞时,目标跟踪异常的险情发生了——因轨道发生变化,已超过地面设备设计能力理论上的最大值,如不及时处置,飞船可能会像断线的风筝,失去控制。机房里的空气瞬间凝固,大家把热切的目光都投向了张宁。“启用3号预案,改变天线跟踪方式!”千钧一发之际,张宁当机立断,决定紧急向飞船注入修正指令。
 
  “目标跟踪正常!”数分钟后,激动人心的报告声传来。这一次,张宁将极端情况下跟踪目标不丢失、数据不丢点的纪录,写进了中国航天史。
    
  收发数据27200G支撑北斗  “战斗力的需要就是命令” 
 
  “老张,这时候上山太危险了!”有一年10月,听说张宁要带人上帕米尔高原,了解北斗用户机的情况,在高原工作10多年的副主任管拴红,头摇得像拨浪鼓。张宁要去的奥尔托苏地区海拔4000多米,地势险峻,道路崎岖,车毁人亡的事时有发生。再者,该型用户机刚配发,上级也没下这个命令。“战斗力的需要,就是最好的命令!”张宁请示上级获批后,带着人上高原,十几天一路颠簸,终于拿到了第一手资料。
 
  两年后,北斗系列装备在南疆地区所有边防连队哨所配发应用。自此,我国的西北大门有了一双全天候“天眼”。 
 
   
  张宁与“北斗”结缘在2008年。当年,总参决定组织喀什某卫星地面站,从全军选调一批骨干,张宁成为首批人员。这一年,张宁已在某部任主官2年,而组织上给他的调令是到某卫星地面站干副职兼总工程师。
 
  面对由主官到副职的“落差”和从航天测控转行卫星导航的挑战,张宁义无反顾。

  组建伊始,除了大漠边缘几十亩黄沙地和一群热血青年,其它几乎都是零。张宁和大家一起钻地沟、搞土建,学装备、装系统,每天一干就十六七个小时。80天过去了,张宁和战友们交出成绩单:60天接收到导航信号,75天完成7大分系统上千台(套)设备安装调试,创造同类型同系统安装纪录!随后,他们拿出13种共600余页的业务工作规范,编写完善7大分系统272组应急预案。张宁还带领官兵编写7大类21项培训教材,选送50余人次到院所学习培训,使数十名80后90后技术干部成长为新一代“北斗人”。
 
  一个核心地面站收发的一令一码若失之毫厘,千百万北斗用户就会迷路。4年来,张宁和战友共收发卫星导航数据27200G,数据接收、传输成功率始终保持在99.98%以上。
 

    5次放弃进城机会扎根西北20年   “边疆,是戍边军人的家园”

  “如果我有什么事,一定要照顾好孩子……”“你别吓我,你要有事,我和孩子怎么办呀?”2011年的一天深夜,脸色蜡黄蜡黄的张宁,再也不想对妻子吕继红隐瞒事实:一连好几天、一天好几次大量便血。

  这是一个让人宽心的结果。“你的肠道2/3处有溃疡点,只要注意饮食,加强治疗,还是能治好。”在吕继红的督促下,张宁利用出差机会,到医院查出了病根。
 
  张宁本可以不受这个罪。20年前,他就能留在北京。1994年7月,张宁毕业时,国家还分配工作,张宁却选择了投笔从戎。大漠深处,只有肆虐的风沙和无尽的寂寞。“离家门越远,离国门就越近!”张宁的心慢慢宁静下来。
 
  1999年年初,6个月大的儿子高烧不退,而“神舟一号”飞船升空在即,作为飞船测控喀什站现场指挥员,张宁关掉一切对外联系,直到任务完成,才匆匆赶到医院。而此时,妻子自己抱着孩子,已在医院坚守了5天5夜。由于常年加班熬夜,加之喀什地区“水硬”,张宁患上了严重的肠胃病和胆结石等疾病。为了照顾他,一家三口把稀饭当晚餐,至今7年没大变样。时至今日,虽然上级机关和友邻单位先后5次拟调张宁到机关或内地任职,但张宁始终以“守卫边疆”为由婉拒。
 
  当别人一次次追问他,为何在边疆大漠能一待就是20年时,张宁总是浅浅一笑:家,是心的归宿。边疆,是戍边军人的家园!
 
感谢母校  鼓励国防生为基层锻炼做好准备

  2014年,集团邀请张宁校友返校为国防生作了事迹报告。集团选培办专门找到他当年的班主任袁力和老师为他录制了一段音频,张宁校友听到熟悉而亲切的声音,既感慨又激动。张宁校友感慨,上学期间母校浓厚的国防特色文化深深影响了自己,毕业时得知部队招人,毅然选择了投笔从戎,并递交了到边疆工作的申请。因为这个选择,张宁的内心曾经备受煎熬:女友不愿意来边疆便提出分手,他只能接受;儿子5天5夜高烧不退,妻子急得大哭,他顾不上;因为内心的信念,他婉拒了5次拟调到机关或内地任职的机会。
 
  在与国防生的交流座谈中,张宁校友号召毕业年级的国防生正确看待到基层部队边远地区工作的锻炼机会,努力补齐能力素质“短板”,正确处理个人、工作与家庭的关系,舍小家、顾大局,在实践强军目标的征途上实现个人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