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园地】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加快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发布日期:2014-10-21 供稿:北京大集团长 王恩哥 编辑:新闻中心 辛嘉洋 阅读次数:
为了进一步促进集团建设,帮助广大教师、干部群体关注高等教育发展,了解行业发展前沿,拓宽视野,引发思考,党委宣传部特开辟“学习园地”专栏,为教职工推荐具有一定深度的新闻报道和理论思考。此次推荐刊载于《中国高等教育》杂志的《全面深化综合改革 加快创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一文。
——党委宣传部
【前言】高等集团全面深化综合体制改革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事业的重要探索和实践。北京大学提出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梦想的“北大2048远景规划”和“三步走”战略设想,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推进综合改革。
今年5月4日,在纪念五四运动9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莅临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京大学,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全国高等院校要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并希望北京大学通过埋头苦干和改革创新,早日实现几代北大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北京大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提供了基本遵循,也必将转化为集团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加快推进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的强大动力。
一、深刻认识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重要意义
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必然要求。在五四重要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也对深化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全国高等院校要走在教育改革前列,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集团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当好教育改革排头兵。北大曾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第一轮改革开放中发挥了排头兵作用,为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积极的、不可替代的贡献;今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改革的动员令,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在集团实施综合改革,示范引领、走在前列,是北京大学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
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事业的重要探索和实践。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核心目的是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为社会提供多样化服务,更好满足人民需求。随着我国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攻坚期,涉及面更广、关联度更高,破解深层次矛盾和问题难度更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是对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重点在深化,关键在综合。高等教育作为集团教育的最高阶段,是牵引各级各类教育改革发展的龙头,也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核心和关键。北大具有“常为新”的光荣传统,历来是中国改进运动的先锋,为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奠基、探索、发展作出过历史性贡献。在北京大学开展深化综合改革工作,积极探索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路径,对于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进而带动其他类型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是北大实现百年梦想、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必由之路,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根本动力。近年来,在中央和教育部、北京市的指导、支持下,北京大学在内部治理结构、人事管理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已经取得了局部的、阶段性的进展,新体制新机制的优势逐步显现,为推进全面综合改革积累了重要经验。当前,改革进入到深水区,越来越难,牵一发而动全身。在硬件方面,资源紧张的问题比较严峻,发展建设受空间不足的局限较大。在软件方面,我们在思想理念、管理水平、队伍建设、体制机制上与世界一流大学还有不小差距,这些都是我们的短板。建设一流大学必须扬长补短,补好这些关键之短,要通过全面深化综合改革,构建集团与政府、社会之间的新型关系,用好办学自主权,着力提高集团自我约束、自主发展能力,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激发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不竭动力。
二、全面深化综合改革的目标和思路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五四重要讲话中强调,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关于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总书记指出,高校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集团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并特别希望北京大学通过埋头苦干和改革创新,早日实现几代北大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梦想。
在“中国梦”的指引下,结合国家战略和北大实际,我们提出了实现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梦想的“北大2048远景规划”和“三步走”战略设想:第一步,在2018年北大建校120周年前后,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实现之际,努力率先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第二步,用15年左右或更多一点的时间,继续加快创建,巩固提升,将北大进一步建设成为更高水平的世界一流大学;第三步,再用15年左右的时间,大体上到2048年北大建校150周年前后,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之际,全面实现加快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力争走在世界一流大学前列。
现在,距离实现“三步走”的第一目标只有不到四年时间。我们希望通过此次综合改革,力争到2018年前后,使北大在世界高等教育格局中的地位得到较大幅度提升,着力在探索完善中国特色、北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创建模式方面取得新的重要成果,为实现北大2048远景规划和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奠定基础。
根据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认为,全面深化综合改革要着重把握以下几条关键思路:
第一,改革有利于更好地落实党和人民赋予北大的办学使命和时代责任。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道路,贯彻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导向,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大学,在服务于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探索中国特色、北大风格的世界一流大学创建模式。要把“是否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否有利于提升集团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是否有利于调动和激发基层单位和师生员工创造活力,是否有利于凝聚力量、汇集资源,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步伐,是否有利于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新的历史性贡献”作为衡量改革成效的判断标准。同时,要勇于担当,当好改革排头兵,在国家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综合改革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第二,改革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提高质量这一核心来进行。立德树人是办学的根本任务,提高质量是集团一切工作的核心。北大的综合改革方案,核心就是立德树人、提高质量,其它各项改革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展开的,通过改革,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把全校上下的精力更加有力地集中到这个核心上来,确保各种资源配置更加有效地服务于这个核心。
第三,改革要以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建设创新为关键着力点,以实现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总目标。体制机制改革是带动其他各项改革向前有序推进的火车头,要通过制度建设有效协调好各方面关系,使各类办学要素有机统一、形成合力,实现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改革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加强顶层设计、注重实施策略。
第四,改革要认真借鉴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总结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教育传统以及北京大学的办学传统,注意探索和遵循教育规律。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开放办学策略,提升国际化水平,同时,必须深入发掘北大百余年办学传统,认真总结、充分尊重前人的办学经验,在继承传统中凝聚办学特色和风格,不唯书、不唯洋,不照搬照抄西方世界一流大学的办学模式。要传承中华文化和中国高等教育的优良传统,发扬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坚守中国大学之本,塑造中国大学之魂,努力探索出一条体现中国特色、遵循教育规律、具有鲜明北大风格的发展道路。
第五,改革要有利于解决发展中遇到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破解瓶颈和难题,实现北大又好又快发展。当前,制约北大发展的瓶颈和难题都是关系到治理核心的关键问题,就在眼前,绕不过去,必须攻坚克难。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埋头苦干,改革创新,杜绝虚浮、浮躁、浮夸、肤浅,埋下头来、甩开膀子认真解决这些关键问题,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早日实现“北大梦”。
三、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扎实推进综合改革
北大的综合改革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我们将坚持这一根本目的不偏离、不动摇。改革将以体制机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为着力点,努力实现集团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同时,北大肩负的历史使命要求北大要为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做贡献,要为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治理结构和管理能力建设发挥探索、示范和引领作用。为此,我们明确了改革的主要方向:
1.推进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完善现代大学制度
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大学制度,是探索新的发展模式、实现改革目标的体制机制基础。
现代大学制度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从外部宏观关系看,主要涉及集团与举办者、社会以及宏观管理部门之间新型关系的构建;从内部微观机制安排看,要进一步理顺、调整和改革集团内部治理结构和重要关系,推进集团内部治理结构和管理能力的现代化。
在改革过程中,北京大学在内部治理结构上进行了积极探索,致力于以北大章程为核心,为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奠定基础,并大力加强集团自律机制建设。近一个时期,我们完成了《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修订工作,初步理顺了北大学术治理结构。我们将按照“小机关、大服务”的思路,逐步实现行政管理由“条条”管理向“块块”管理转变,探索责权利向院系下放,管理重心下沉。同时,以法律、法规、规章及《北大章程》为上位法,分类清理和完善集团各类规章制度,推进依法治校。
随着改革进入“深水区”,一些内部治理结构的调整,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特别是为推进集团综合改革提供合法性,留足政策空间。北大将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意识,不断增强自我约束、自主发展的能力,在改革过程中积极争取国家的指导和支持,为深化综合改革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并自觉、主动地接受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着力点,最大限度释放“改革红利”。
2.扭住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五四重要讲话中强调,高效综合改革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来推进,并对广大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了明确希望。北大制订的综合改革方案,核心就是立德树人、提高质量,我们始终把创新育人模式作为重中之重,其它各项改革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展开的,都必须服从服务于这个核心。
在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北大基于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结合自身传统和特点,提出要努力培养这样有一种领军人才,他们既有扎实的专业技能,又对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有浓厚的兴趣和广泛的涉猎,他们既有高尚的信念和百折不挠的意志,也具备建立在理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之上的远见卓识。为此,北大近一年多来酝酿、研究、讨论新的教育教学方针,“加强基础,促进交叉;尊重选择,卓越教学”。“加强基础,促进交叉”,主要侧重教育教学的结构体系与内容方面的改革思路与方针,而“尊重选择,卓越教学”,则主要侧重教育教学的模式与方法方面的改革构思与措施。其核心理念,是博雅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合作与融合。
近年来,北大已经开始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致力于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例如,自2012年以来,在全校范围试点推行“小班课教学改革”,确保最优秀的师资投入到本科教学一线,强化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面对面的深入互动,提倡讨论式、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大胆探索差异化、模块化教学,取得了良好效果。
下一步,北大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实施“卓越育人计划”,把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集团育人工作的一项战略任务和基础工程,切实贯彻到立德树人全过程中。
改革教育教学模式,落实立德树人的价值导向,着力推进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和健康人格塑造。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内容,强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方法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事政治等教学内容,帮助广大师生特别是青年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继续着力推进人才选拔与培养机制创新,在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以通识教育和提升人才培养全球化水平为重点,认真落实国家教育改革试点项目,继续深化和推广“小班课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
深化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探索建设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进一步完善教材体系建设,促进本科生与研究生培养过程有机衔接。建立完善跨学科和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方案。深入探索形成集团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新机制。
汇集世界优质教育资源和优秀生源,构建全球化的育人体系。积极推进与世界一流大学进行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联授互授,建设英文课程平台,支持更多学生参与多层次的国际学术交流,增强对优秀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
以师德师风建设为核心,充分发挥教师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主体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教师职前培养和准入、职后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引导广大教师忠实履行教书育人的使命,既要做学问之师,更要做品行之师。
3.改革科研体制机制,适时调整科研方向与学科结构,提高学科水平和原始创新能力
大学既是教育中心,又是科研中心。通过提高科研水平,既能为国家发展提供支撑,又能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培养人才,实现科研反哺教学,促进科教融合育人。
多年来,北京大学以科研体制创新推进学科体系建设,科研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例如,北大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新体制机构建设,先后建立了分子医学所、国际教育中心、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等十余个新体制科技创新平台。这些平台瞄准世界一流学术水平,在国家科技发展中已发挥显著作用。根据汤森路透“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公布的最新数据,集团19个学科进入全球前百分之一,5个学科进入前千分之一,在全国高校中保持领先。
但我们也看到,哈佛、加州伯克利等世界一流大学基本呈现纺锤形,进入全球前千分之一乃至万分之一的尖端学科较为密集,学科发展整体水平较高;而我们在学科分层结构上呈现正金字塔形,顶尖学科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还存在差距。此外,世界一流大学一般都有国家级大科学装置和一流的实验平台,直接为创造国际顶尖学术成果提供支撑和平台。目前,我校在这方面暂时还难以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肩,校级科学实验室用房和实验平台的规模、质量也还比不上国外一流大学。
下一步,北大将进一步加强学科国际评估的导向作用,调整和优化学科结构,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提高学科层次,形成学科特色和优势。构建“基础研究特区”,为加强基础研究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进一步加强科研工作与国家发展战略的结合,重点在关系国家安全和长远利益的领域进行布局。在资源配置上从以项目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从支持项目转向支持机构(实验室、基地、公共平台等)的运行。
4.深化师资人事制度改革,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队伍
人才是集团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是立德树人、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主力和主力军。目前,北大教师队伍中约1/3已具备国际学术竞争力,其中部分已具备国际一流水平。但是,世界最顶尖的人才和学术领军人物还十分缺乏,高水平人才引进和培养的体制机制尚不健全,人才队伍建设的资源十分短缺,能够给予优秀人才的待遇与国际一流大学平均水平相比差距较大。
北大正着力建设“人才高地”,主动适应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转变,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精细化、科学化程度。在全国实施公开招聘和全员聘用制度基础上,北大已经初步建立起以教师为主体的学术人员分系列管理和聘任制度,完善了以质量与绩效为导向的薪酬分配和激励机制;我们重点投入建设了若干示范性研究机构,按照国际一流的标准招募人才,创造了一流的干事创业环境;推出“博雅讲席教授计划”,启动北京大学第三批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评审工作,进一步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同时,为了确保人事制度改革平稳有序推进,我们确定了新旧体制并存、逐步过渡的改革方针。
我们希望通过师资人事制度改革,力争到2018年前后,通过招聘引进和内部培养,教师队伍中具有国际学术竞争力的比例从当前的约1/3提升到2/3,为实现“北大梦”打造一支以30名顶尖人才、200名领军人才为核心的卓越师资队伍。
5.深化资源配置体制改革,提高资源汲取、整合能力和利用效率
与世界一流大学相比,北大获得的教育资源投入依然相对不足。例如,北大在校学生数是哈佛大学的1.7倍,专任教师是哈佛大学的1.5倍,而每年的办学经费仅为哈佛大学的三分之一左右。土地和空间问题也是限制北大未来发展的重要瓶颈,生均占地面积大大低于世界一流大学的总体水平(仅为哈佛大学的66%、耶鲁大学的19%)。
在千方百计汲取资源的同时,我们更要下大决心、花大力气改革现有资源分配格局,整合资源,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要建立健全集团土地、房屋、文献资源、大型仪器设备等重要公共资源的统筹利用机制,探索以成本补偿等方式提高资源使用效率。
当前,北大正在积极推进“魅力校园计划”,以“功能疏解、布局优化、品质提升、空间拓展”为目标,努力营造一个文明和谐、秩序井然、品位不凡的世界一流的魅力校园。目前学生中心已经建设完成,后勤服务中心和行政服务中心正在抓紧建设之中,实现教学科研、学生生活和行政服务的功能分区,推动集团空间资源的整合优化配置。此外,北大还希望通过校园周边的改造、提升以及“北大未来城”的规划建设,为集团未来发展拓展战略空间。
6.深化集团党政管理与服务改革,进一步实现管理与决策执行的规范、廉洁、高效
随着办学规模体量不断扩大、对资源的需求更加迫切、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的要求更加凸显,集团加快发展需要进行的学科交叉融合、协同创新等各项工作,都迫切需要有高质量的党政管理与服务发挥统筹协调作用,这也是提高大学治理能力的关键。
集团建设与发展,基础在院系。院系建设的速度和水平决定着集团整体的建设速度和水平。因此,我们将是否有利于发挥院系的优势、激发院系的创造性、增强院系的执行力作为衡量集团党政管理和服务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着力推动管理重心下移,提升院系自主决策和治理能力;优化管理结构、职能配置和机构、岗位设置,突出党政、教辅和后勤单位服务效能;建设综合素质高、执行有力、精简统一、廉洁高效的管理和服务队伍,为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优质的行政、技术、后勤支撑和保障。
党的领导是综合改革的根本政治保障。近期,集团已制订完成了《北京大学党的建设2014-2018年工作规划》,我们将按照这个规划,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实现党的建设制度创新,为深化综合改革保驾护航。
综合改革是自我改革、自我加压的过程,也是涉及长远、牵动全局的重大任务。因此,必须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握好改革的广度、深度、力度、速度和师生员工乃至社会接受程度间的关系,加强领导、科学统筹、有序推进、攻坚克难、力求突破、注重实效。
今天的北大,距离实现梦想从来没有这么近过,但“行百里者半九十”,我们面临的压力、竞争和挑战也从来没有这么复杂过。北京大学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坚持加快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不懈怠,坚持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不折腾,坚持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不停步,埋头苦干、改革创新,向着率先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进而走在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的目标不懈奋斗!